-
中国吃着“统一红利”,欧洲的“分裂红利”是否到头了?
统一和分裂制度都有其长处和短处,在某些历史阶段,其中部分优劣可能尤为明显。现在中国的大一统是否又到了“收割红利”的历史节点?在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,使分裂制度重新获得优势?在全球化全面铺开的条件下,分裂的弊端、统一的优势是否都被放大?[全文]
-
凡尔赛最值得炫的“富”,“凡尔赛文学”可学不来
“凡尔赛文学”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现自己的奢华生活,但当年贵族们在凡尔赛宫里的享受是要付出“代价”的。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也不只是搞“权力的游戏”,还鼓励了科学文化的发展.[全文]
-
留学就是不爱国?能否将所学所识回馈国家才是关键
一个来法探亲的美国华人和笔者叹气,他已经完全不能和他的儿子就中国主题做任何交流了,因为他儿子一开口就是“专制独裁”。偶尔讨论移民到美国的贪官,他儿子居然表示,人家和“黑暗的”中国做斗争,还能赚一笔钱来美国享受民主自由,简直就是好莱坞式的英雄大片儿啊。[全文]
-
中国人的餐桌礼仪,有个“技术性”问题
西方家庭里,当然一般也要分享同一道菜,但都会在一开始,就用公勺公叉把足够的菜量拨到自己的餐盘中。西餐习惯使用餐盘,面积较大,也为一次盛放足够的菜肴提供了方便。中餐就不同了。[全文]
-
“延误险骗保”怎么会有这么多“同情者”?
保险公司根据正常的延误率来计算保险收费和理赔额,李某人为地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赔偿支出,照此下去,为平衡公司的收益,保险公司势必要提高险种收费,而这些多收的钱,是要由以后的投保人(也可能包括眼下这些为李某辩护的网民)共同承担的。[全文]
-
华人参政不如犹太裔,不能忽略这三点
中国人和犹太人经常被拿来做比较,从智商到经商,从读书到政坛,林林总总的观点不少,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往往会忽略以下三点:首先,在约1900年的漫长时光里,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家,他们只能是流落异乡的寄居客。而中国人从未失家。[全文]
-
法国罢工不消停,长远来看解套只有一条路
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力,抛开政治因素,要么是基础建设带动的投资推动了经济发展,要么是新资源新技术的开发创新引发的经济繁荣。但时至今日,这两个推动因素在欧洲本土使不上劲儿了。美国不允许中国取代它成为世界第一,但欧洲没有这个顾虑。[全文]
-
为何汉学家理解中国都这么难
前几天,笔者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国文化的报告会,主讲是一位法国汉学家。他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发展贡献良多,很多看法也很独到。但是关于“中国没有骑士”和“不重商”这两个问题,江西时时彩走势图:笔者觉得他给出的答案并不靠谱。[全文]
-
“中国式审美”怎么了
有人对比了大陆金鸡百花奖海报和台湾金马奖海报,大意就是大陆的海报审美格调是如何低下,台湾海报是多么韵味悠长。但广告不是艺术品,最合适的广告往往不是最美的。而且,为什么动辄要冠以“中国式”的标签呢?[全文]
-
外媒控制渠道肆意歪曲,中国文化该如何走出去?
笔者曾看过一个法国记者采访三峡工程的纪录片,其中一段拍到了三峡移民。画面里记者问几个村民:“你们高兴离开村子吗?”由于原始录音没有完全消掉,笔者听到村民们回答:“高兴啊”,但是翻译法语却是“我们没有选择。”[全文]
-
国民党卷土重来,让我想起当年那些台湾同学
笔者自己在大学念书的时候,晚上睡觉时宿舍一关灯就开“恳谈会”,天南地北,国内国外,七嘴八舌。尽管都是女生,乱侃海湾战争也毫不含糊。但是台湾学生好像只关心电影、明星、时尚、大学的活动,偶尔听笔者讲和台湾有关的历史、国际事件,都纷纷表示闻所未闻。[全文]
-
劝酒、夹菜:当年中法商业会谈的那些趣事
笔者跟她说,这盘羊蝎很好,不用翻了。她回答:“有些调料不够均匀,我把它翻个个儿,就匀了。”然后笔者建议,请服务员再拿一个大勺来,她立刻顺溜地回答:“我没有传染病,你不用怕。”噎得笔者哭笑不得。后来她干脆探过身来,直接就把羊肉放进了法方的碟子。[全文]
-
法国会考和中国高考,谁“没有思想”
每年高考一完,网上就会惯例性地出现一批比较两者的文章或评论,比如“有想象力的民族敢于让孩子去思考”“有一种差距叫思想”“法国会考令中国人感到羞愧”“没有思想的民族没有创造力”什么的。法国会考和中国高考有相似的地方,但不同远大于相同。[全文]
-
接触了这么多中国移民,如何看待“爱不爱国”
所以像“移民就是不爱国、既然声称爱国为什么不回来”一类的问题,属于“拿了熊掌就是讨厌鱼”的极端看法,大多数人没那么绝对,他们只是觉得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舍鱼而取熊掌也”。[全文]
-
马克龙跟着美英打仗,国内的罢工者却摆不平
一个饱受国民抗拒的领袖,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又会被认可和接受多少呢?新官上任三把火,年轻首脑固然给沉闷守旧的制度带来了新活力,但放火的人总要能控制火情才行;有本事放火、没本事治火的结果,要么是火卷山林,一片灰烬,要么是有头无尾,火尽政息。[全文]
-
马克龙内政受困,国际舞台刷声望
马克龙上任以来,创下了希拉克以来新任总统民意跌落的纪录。他后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,开展多边外交,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,使得法国人看到了法国在大国政治上指点风云的身影,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,又成为以后民意反弹的基础。[全文]